为祖国升帆
为希望护航
航海
航海的发展史
就是航渡工具的演进史
在航渡工具不断演进的推动下
中国的航海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
今天宝博君带您
通过《风好正扬帆》航海展
了解中国古代的航渡工具
航渡工具的演进
我国航海技术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古人对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使用。最初的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各种具有浮力的漂浮物,进而演变出匏(páo)、筏、独木舟、木板船等工具用以横渡江海。
航渡工具演变图
航渡工具的演变进程反映了人类对海洋探索的不断深入。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中国古代航渡工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。
航渡工具 The Evolution of Navigation
匏
匏,是中国古代对一个球体葫芦的称呼。古人一般将三、四个葫芦串接起来,缚在腰间,入水以后人半沉半浮,利用手脚划水前进。
筏
竹筏
为了寻求更好的水上工具,人们尝试把一些漂浮物捆起来制成筏,如竹筏、木筏、草筏等。筏的出现是人类摆脱水浸,主动创造水上交通工具的一个标志。
羊皮筏
在缺乏木、竹等浮体材料但动物兽皮出产较多的地方,人们把羊皮、牛皮等整体剥下、制成一个封闭气密的皮囊,然后吹气膨胀,就可漂浮在水上供人们渡河了。
舟
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渡河实践逐渐意识到:把一段树木平整、挖空,可以成为一只坚固耐用和操作灵便的运载工具——独木舟。独木舟大体问世于旧石器晚期,到了新石器时期,盛产森林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独木舟了。
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,采用火焦法制作,距今7500-8000年,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独木舟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舟”。
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独木舟示意图
有段石锛就是用来加工舟楫的重要工具。在生产工具匮乏的石器时代,先民们通常采用火焦法:他们先将不需要挖凿的地方涂上湿的泥土,而需要挖凿的地方用火烧,经火烧之后,木头就变成比较松脆的碳木,然后就可以较为轻松地使用石锛加以挖凿,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河船\海船
虽然人们制造了众多原始渡水工具,但并不完美。筏子没有舷,又有较大的缝隙,当筏子载重增加时,人和货物就会受到水的浸淹。独木舟虽然不漏,有一定的舷,但在水中的稳定性不好。针对这些弱点,人们进行不断的改进,逐渐出现了木板船,这是造船史上的又一次飞跃。
江陵出土的西汉木船模型
这艘西汉木船船体细长,船首窄收,船尾稍宽,中部最宽;船上有船舱、船舷、船面及五只船桨,四桨是推进,后桨是用于操纵方向,起到舵的作用。
河船与海船是基于木板船之上而形成的,古人运用同样长短的木料,造出容量增大数倍的舟船。
我国古代黄河、长江和珠江流域均有较大规模的内河船,其中汉代楼船的出现是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初步成熟的标志。
四大海船 Four Typ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Ships
随着航海工具的不断发展演进,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产生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海船类型,以“庞大”、“稳固”和“安全”著称于世。其中福船、广船、沙船和鸟船并称为中国的“四大海船”,是我国古代造船科技的华丽体现。
福船
“福船”是福建、浙江沿海一带所造尖底海船的通称。其特点是尖头,尖底,利于破浪。船体高大坚固、装载量多,吃水深,操纵性好,容易转舵改变航向,便于在狭窄和多礁石的航道中航行,特别适合远洋航行。
明清时代,不论是远洋贸易、水师战船还是出国使臣,都以福船为首选。
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,它采用的就是福船这种适于远航航行的优秀船型。
广船萌芽于唐宋时期,成熟于元明,因产于广东而得名。它与福船有很多相似之处,两者大小相当,船型类似,都是以头尖体长,上宽下窄为主要特征,吃水较深,结构坚固,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。
鸟船是浙江沿海一带的海船,船首形似鸟嘴,故称鸟船。古代浙江人认为是鸟衔来稻谷种子,才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,所以将船头做成鸟嘴状。由于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毛,它又得名“绿眉毛”。
鸟船在海上航行速度很快,属于小型快速海船,后被运用到军队中,属于快攻船型。
看到这种“绿眉毛”,那就是鸟船了!
沙船又叫防沙平底船出现于唐代,首先在今天上海崇明一带使用。方头、平底、浅吃水,具有宽、大、扁、浅的特点,底平能坐滩,不怕搁浅,吃水浅,受潮水影响比较小,是一种遇沙不易搁浅的大型平底船,适宜在浅水航道航行,稳定性好。
郑和下西洋,有大队的沙船随航。
好了~
今天关于航渡工具的演进
和中国古代四大海船
就介绍到这里了
如果您想更加直观的了解
中国古代航海的历史
欢迎参观
《风好正扬帆: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》
展览时间
2022年10月—2023年1月
展览地点
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二楼临展南厅
编辑:刘瑞雪
责编:翟慧萍
审核:陈 亮